三批儒家


  从我那次了解秦始皇身后的真相之后,我就一直对儒家不满了。
  原文中,我提到“焚书坑儒坑的不是儒,是术士,是奇人异世,换言之是封建迷信。秦始皇在位期间,因为寻求长生不老药,听信的徐福的蛊惑,后徐福第二次寻求长生不老药未果,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钱财,秦始皇发现自己被骗,查明此事,把相关的四百多命术士坑埋。儒生们恶意诋毁,将术士坑埋,改为坑儒。
  “秦始皇统一六国,兴修水利,制定律法,统一文字货币。
  “但凡改革,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。
  “儒生是孔子得门下,孔子要以礼,以德治理天下。可秦始皇认为,要以法律治理天下。儒生们的眼里,法律是残暴的,刑法是残暴的,秦始皇改革是逆天而行。于是四处宣扬秦始皇的暴君,行暴政。更有人说,焚书坑儒是杀一儆百做给那些反对改革的儒生们。
  “秦始皇死后,到了西汉,儒生一直把秦作为负面教材。不停的丑化秦始皇。但事实上,秦始皇在位杀不过千人,统一六国没有残害一名王公大臣,在位期间没有枉杀过一一个官员。更有历史考证秦始皇时期,国富民强,有人歌颂其兴修水利。”
  由此可见,儒家不愧是史上第一大喷子。
  今天,我就来批一批儒家的过错。
  首先要看他的世界观是不是正确。
  黎鸣先生最近的一篇博文讲,中国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。这一结论是完全正确的,因为儒家思想就是不管人为什么而活,而只是关心怎样活得好。他们的整个活动空间就是社会,而为了他们理想的社会,他们强调秩序,刻意扼杀人类本来的天性——追求自由。它的所有的理论核心就是一个字“仁”,也就是人类的社会属性——自己和他人。而它刻意限制的,就是人类的自然属性——自由。
  人类社会是需要秩序的,这一点没有错。但问题是我们应该把社会秩序建成在什么精神之上。法是基于人类的自然属性还是基于人类的社会属性,也就是说是平等还是不平等。在这样的根本问题上,儒家思想出了错。整个儒家思想都是从人到人,其中没有自然法则,也就是绝对平等的道。
  绝对平等指的是精神,不是物质。而儒家思想没有精神,只有物质,因而儒家文人把理想的社会看成是物质上,或者是社会地位上的绝对平等。贯通整个中国历史的主线,就是“等贵贱”,“均贫富”的口号,也就是追求社会的绝对平等。这种看待社会的态度始于孔子,成熟于孟子。比如“不患贫而患不均”还有“君之视民如草芥,民则视君如寇仇”。请注意,他们这里讲的,都是从人到人,从他人到自己,没有“神”什么事。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熏陶下,中国人有的是没完没了的折腾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,有农民起义几千次,平均每年一次。朝代更替几十次。相比之下,欧洲的历史上——以最有影响力的英国和德国为例,农民起义都仅有一次,而且很快就被平息,没有造成什么大的灾难。朝代更替也仅有那么三五次。其中英国一千多年,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朝代更替。
 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?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?这个问题我只是最近几年才找到答案的。这个答案就是黎鸣先生所指出来的,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。中国人内心是为自己而活,表面上又是在为他人而活。正像一个日本人战后分析自己民族悲剧的原因是指出来的那样,儒家思想教导我们一定要做出牺牲,而我们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牺牲,应该做出什么样的牺牲。
  接下来就是儒家思想的几个短板。
  必须要指出,儒家是人间思想体系,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,儒家不思考死亡问题,不思考灵魂的方向,这意味着儒家不是宗教,更不是信仰。宗教的基本格局,其一是有一个坚定的、清晰的信仰,没有信仰,不成其为宗教。其二,有一套丰富的神学建构,并带出丰富的哲学体系,为神学服务。例如基督教早期便得到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辨的帮助,尤其是亚里斯多德的《形而上学》,就是对上帝是否存在的哲学思考。神学家托马斯·阿奎那将亚里斯多德的思辨引入神学领域,使得信仰的问题得到了理性的支持。而儒家既没有一个清晰的信仰指向,也不曾发展出丰富的神学框架和哲学思辨,因此不能算是宗教,或者信仰体系,儒家只能定义为一套事关政治、社会和伦理的思想碎片。
 儒生缺少经济学启示,这也是儒家的一大软肋。这直接导致后来的儒生不仅缺乏对人性的深刻认识,而且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乌托邦情结。比如康有为的大同理想,就是一种共产主义的设计,完全不懂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个人独立和尊严的保证。梁漱溟听说资本主义保障私有财产,立刻反感,他晚景不好,与其思想的逼仄是有关系的。刘师培甚至翻译过《共产党宣言》,一名古典的中国读书人在西方思想面前,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。
  儒家在思维方式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色意识和区域意识,这导致儒家本能地抵制普世价值。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择乎其中,而西方文化向前,印度文化向后。秋风拔高儒家意义,认为非儒家不能促进中国转型。诸如此类的思想,反对的都是普世价值。
 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是典型的儒家思维方式。儒家向来追求“天下有道”,视启蒙天下为己任。但“天下”是一个巨大的总括性词语,类似于国家、人民、百姓这种群体叙事的词汇。这导致儒家只看见群体,看不见个人,看得见一个时代的沉沦,却看不见一个人的苦难。个人的自由权利因此被“天下”意识长期遮蔽。
  这就是一代代儒生的思维方式,从朱熹到王阳明,从王国维到秋风,大抵如此。王国维早年接受西方学术训练,认为哲学是最高的学问,他的《静安文集》专门讲述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,1906年他甚至批评张之洞修改学制,没有把哲学列入。但中年之后他却转向研究中国传统学问,绝口不谈西学,真正回到经史子集的结构之中。钱锺书的学术之路和王国维大致相同。今天秋风似乎也在走这条路,基本离开了哈耶克的自由理念。儒家的特色意识,区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,终于将一个个优秀的读书人拉回到当下,拉回到此时此刻。
  还有就是儒家思想在实际中的局限性。
  儒家思想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,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。我们可以看出,它在人文科学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,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,没有看到人类自我本质无限的潜能,更没有找到自我潜能开发的方法。
  儒家思想的内容主要是停留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,没有关注更广阔的天空,宇宙的探讨,及物质本源的研究。所以说儒家思想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,放在未知世界里,可以说是一种无知的思想,肤浅的思想。儒家思想在人文领域里有很大的影响力,但是放在宇宙的世界里就显得苍白无力了。
  我们对未知世界的研究是必要的,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发展,更关系着我们的生存。比如地震、海啸、火山、疾病都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测到的灾难,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利用人类的智慧去解决的问题,虽然这需要我们很多代的研究与发现,但是仍然需要我去积极的去应对。
  儒家的思想原本就是一种约束的思想,一个约束的思想很难打开人的思维能力。一个不能打开思维能力的人很难去认识未知的世界。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是需要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象力,但是儒家思想又是一种光顾眼前的务实思想。它原本就具有极大的框架性,比如一个人想发达,就必须苦学儒家学说,考取功名成有出头之日,才能光宗耀祖。所以对于儒家思想统治的社会里,一个有理想的人,莫非是好好学习儒家,然后考取功名,做个官,最多写一些言论。这些就是儒学畅行时代人的命运,考不取功名的儒生们就更惨了,只能考教书、卖画、卖字为生,一辈子活在生不逢时的痛苦中。
  因为任何时代都会出现一个主流思想,这个主流思想就会固定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,自然的就决定了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去做些什么。比如现代人民崇拜的是金钱,所以人民每天的目的都是为了挣钱,一切的活动都是围着钱转。在古罗马时代,人民崇尚的就是土地扩张,所以人民就对战争比较热爱,自然就出现了很多的将军,军事家,出现了最强大的军队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人民追求的就是做官,学习儒家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,所以人民都拼了命的去儒,随意也成就了很多儒学大家。
  但是无论是学儒、战争、崇拜金钱都不是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,所以这些都不是我们本质上想要的,所以这些思想的方向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是错误的,是局限的,是肤浅的,是可笑的,所以我们要纠正这些错误的想法,避免这种价值观继续残害人类。
  所以我们要在基本的社会关系及基本的物质保障上,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,儒家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儒家思想里的很多辩证法也值得我们深刻研究,我们认知未知世界时可以借鉴。但是在大的人生价值观上是严重不可取的,儒家思想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活关系,但不能促进我们对未知事物的认知。
  在大的宇宙环境里,不仅儒家思想是错误的,肤浅的,渺小的。就连很多所谓的科学对未知世界的认识,也是不全面的,不正确的,不深刻的。其实我们现在认识的科学,对于物质的本质来说大多都是伪科学,不是真正的科学。所以说我们还在真正科学的外面游荡、乞讨和没有方向。
  所以说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短暂的时光里,对人类真正要去往的方向并没有给出来,而是给了一点小的表面的思想,比如对人文思想的一点贡献,但是在人文思想里它也是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的。所以说儒家思想是严重阻碍了人类发展的思想,把人类阻挡在科学的门外,成了两千多年的流浪者。
  其实当我们往往提起科学、未知世界、思想、价值观,有很多的东西都让我们哭笑不得,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,我们总是从原点出发然后走了一辈子的辛苦路,最终还是绕到了原点。我们活了一辈子,却一辈子都没弄清楚我们活着的真正的意义。
  总而言之,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看是非常正确的,是值得每一个当时的人苦心学习和专研的思想。但是放在宇宙的大环境里这样的思想是有点渺小了,有点肤浅了,有点不贴合人类真正进步的方向,有点不切合宇宙发展的本质。


文章作者: Fyihang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臆想梦境 !
  目录